🖊️

【跨界专访】Michael Schultheis:艺术与数学本就是一件事

2015-04-07 14:52
MAKE+
  • -----------------------------------------------------
由志愿者支持的非盈利性组织
关注艺术同科技的跨界合作
旨在促成有趣的项目和不同行业间的交流
提高公众对跨界的关注

采访人| 严维
编辑| 刘洁
notion image
“他绝无仅有地结合了抽象艺术之美与纯数学的精细,描绘着人世间的不完美; 他渴望理解爱与照料的联系;他定义怜悯仁慈的界限,勾勒出我们心灵的柔软。”
—— Rock Huska, 塔克马艺术博物馆策展人

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你的项目吗?

我是Michael Schultheis,一位解析表现主义画家。我把数学的精确和艺术的感染力融合在画布上,描绘出人类的境况。在拿到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之后,我在微软工作了将近十年,之后转行为画家。我在世界各地都办过展览,包括中国,瑞士,希腊和美国。业余时间,我会练习大提琴,参加马拉或者研究诗歌—-我尤其喜欢老子的作品。
我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国家科学院一场难忘的个人作品展。展览藏品包括了基于伽利略工作成果的一幅油画和明朝时期戚继光为了保卫中国长城所做的发明。我最近的作品就以希腊数学家为主题,展现远古时期的经典数学可以如何改变我们现如今的生活。 通过利用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我构建了很多数学模型,以此讲述关于人类境况的故事。我的作品涉及几何学,三角函数,微分和其他各种数学知识。
notion image

你是怎么想到将数学和艺术融为一体的?

多年来我一直与充满数学公式的白板打交道,无论是在康奈尔求学抑或是在微软管理团队。那一块块白板后来成为我艺术灵感的源泉。记得有一天,我在NPR(National Public Radio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听到一场艺术访谈,那位艺术家鼓励听众“画你所知”。那一刻灵光乍现,数学不正是我所知吗?!从那时起我决定把数学画下来。
我从没想过要将艺术和数学合二为一,我认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件事。这是解析表现主义的主要观点——数学和艺术都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世界。我不曾试图联接这两个独立个体,而只是找到了一种更自然的方式来描绘生活。
notion image

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

我从未上过一节艺术课,所有关于绘画的知识和技巧都是靠自学得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策展人J.D Talasek说,这其实是我的强项,因为我在创作时不会被艺术条规束缚住。
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数学更平易近人。我希望那些懂数学的观众看我的作品时,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而那些不太懂数学的观众依然可以看到数学之美。
另一个挑战则是挤出时间和精力把我脑海中所有的想法都倾注在画布上。因为我的好多个展览脱销,这便要求我创作出更多作品。只要在工作室, 我就一直敦促自己将所有精力都用于作画。
notion image

你对跨界如何理解?你对未来有什么展望?

Pythagoras(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说数学无处不在。我很赞同这一观点。既然数学无处不在,它便存在于各类艺术中。它消除了不同领域间所有的隔阂。 因此,数学和艺术其实是同界的,而非异界。
所有艺术生都是基于Piero della Francesca的作品学画透视图。Piero是早期文艺复兴的大师,他的作品源自希腊重要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手抄本。这样说来,艺术中的数学基础一直存在。
Cy Twombly, Richard Serra, Piet Mondrian(以及其他很多人)早把几何形状融入在作品中,但是他们不知道那些形状背后的数学意义。他们估测几何。他们的作品中是单向的,私人化的。我的作品是双向的,是一场古代数学家,我和观众之间的对话。我从等式逻辑中获得几何图形。当那些熟知数学的观众阅读我画作中的等式时,他们脑海中呈现的对于某个几何概念的视觉化图像是有史以来最为精确的几何艺术。
未来,我想让数学元素在艺术表达中更清晰。 美国数学协会买下了我其中一幅油画,这让我看到更多数学界的人开始更深层地探索艺术。我经常举办关于解析表现主义的讲座,致力于连接数学和艺术两方的受众,让所有人可以参与到我在做的事情中。
notion image
△ the Montefeltro Altarpiece, by Piero della Francesca, 1472
notion image
△ The Rose II, by Cy Twombly, 2008
notion image
△ Wingsof Apollonius, by Michael Schultheis

可以给那些想要从事跨界的人们一些建议吗?

  1. 善待你的身体和心灵。
  1. 时时给创意表达提供途径,不管它是诗歌,油画,音乐等等。 因为这会让你在一个更大的维度中成长,并触发你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新想法。
  1. 保持初心。 我在美国科学院的那件永久藏品源自于自己对西雅图某颗枫树籽皮的观察。它们的形态促使我想到并计算出数学几何学中的二角和三角圆内旋轮线。这个创作过程同时印证了我最喜欢的中国古语“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以你的经验,什么是跨界需要的素质?

跨界工作最关键的要素莫过于好奇心和无畏感。我在没有任何艺术修炼的情况下走上探索解析表达主义的旅程。可喜的是,迄今为止这是一段精彩的冒险。通常来说,术业有专攻,但同时很多重要的提升要依靠跨界。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勤学苦练,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跨界大师,培育那些坠落在不同领域夹缝中的种子。
(本文为本平台原创作品任何平台机构切勿未经许可私自转载,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跨界方法论项目简介:
跨界方法论是由Make+发起的,专注跨界实践者的调研项目。我们通过与全球跨界实践者对话和采访,收集跨界案例、观点、方法与经验,并与大家分享。目前的10人志愿者团队由广告人、媒体人、设计师、工程师和大学生组成,分布在中国、美国、奥地利、瑞典等6个城市,利用个人时间,用网络远程协作的方式来传播跨界者的声音、思想和行动。
建议、故事,线索请致信:jane19900101@163.com
Make+简介:
Make+艺术与科技交流计划鼓励跨界合作及分享创作过程和经验,并致力于促进创造性的思维和制作。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让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人士或团体便于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并创建一个乐于创造、乐于学习和分享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