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专访】MakerPapa:制造非难事

2015-04-05 19:52
MAKE+
  • -----------------------------------------------------
由志愿者支持的非盈利性组织
关注艺术同科技的跨界合作
旨在促成有趣的项目和不同行业间的交流
提高公众对跨界的关注

采访人| 谢东升
编辑| 刘洁
notion image
△照片中从左到右分别是:剑山、末末和宋典。
MakerPapa 是一个由三位年轻人发起的有趣平台。它致力于推广开源精神、传播制作热情的平台。他们希望通过分享会、工作坊、骇客松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制造非难事」的道理。他们鼓励更多朋友在 MakerPapa 的活动中开始动手、共享知识、爱上制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和你们的项目吗?

末末:我叫末末,今年 21 岁,学计算机专业,现在大四。早在三年前就混迹于北京创客圈,平时喜欢旅行和看电影。宋典、剑山和我一起在筹备了 MakerPapa 这个平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它去推广开源精神,让更多朋友体验到「制造非难事」。
宋典:我叫宋典,今年 25 岁,大学毕业后在互联网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意思,偶然参加了当时北创的C2D2分享会,还有看到正在准备中的工作坊,觉得创客做的事情很有意思,就加入了进来。平时的爱好是爬山、篮球和吉他。 MakerPapa 首次是在 2014 年北京的创客嘉年华亮相的,我们一口气做了 3 个工作坊:[二进制钟表][糖果怪兽][机械蜗牛] 。后来会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工作坊,邀请感兴趣的朋友来参加。
剑山: 我叫剑山,去年刚刚毕业,学习光电信息工程,对于光学、信息、电子、编程、创客需要的基本技能都知道一些。在 MakerPapa,我主要负责技术部分的工作。我去年 2 月份去的北京创客空间,但是在北京创客空间觉得不是特别有意思,就出来干了。我们三人希望出来专门为创客做一些事情,现在中国很少人有制作科技作品的动力和时间,但我们希望填补这个遗憾。
notion image
△ MakerPapa制作的激光写字机模型
为什么想要投身于创客圈?
末末:我第一次接触创客圈是在 2012 年的北京创客嘉年华。这次活动请了很多业界非常牛的创客参与,包括一些国外的创客。我在这次活动中帮忙协调项目、组织志愿者。这次活动之后,北京创客空间的发起人在中关村得到一块场地,于是希望我能过去帮忙做一些事情。
在中关村的创客空间,我经常会组织创客空间里的一些活动,而且存些小私心把自己想听的讲者都请过来。在这个空间里发生过和经历过各种有趣的故事,让我着实大开眼界:央美来的伙伴用蜡作为材料使用 3D 打印技术来做首饰;有艺术背景出身的北大老师,做了一个真正的皮克斯台灯;有植物学北京出身的主编大人全职翻译《OPENBOOK》;还有物理学、医学背景出身的两位伙伴做占星相关的创业 …… 其实你可以看到,这些让人连连称赞的有趣项目,和所谓的「跨界」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或者已经不记得,2011年创客圈儿是多么充满创造力、执行力、正能量。那时候创客可能是玩儿微生物的艺术家、研究全息显示的老头、制作电子徽章的情侣、执迷造椅子的理工男、做铁甲钢拳的工程师……查一查就会发现大多数项目都被作者全部或者部分分享在网络上。之后的很多创客集会都是所谓的智能硬件卖货占据大半江山,再也没有那样的气氛了。
notion image
宋典:当然,还有些我们认识的人虽然没有做过分享,但是他们着手做的事情也很让人钦佩。比如之前有一个学艺术的生物艺术家,他曾经设计了一些电路去刺激大肠杆菌在培养皿中的生长; 还有个国际组织叫 Hacky Demia,他们会去一些发展中国家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做实验,上次他们来北京教大家用简单的方法去提取香蕉和草莓的 DNA,甚至还有国外的一个创客空间已经开设了酿造DNA鸡尾酒的工作坊。
这是一段很难忘的时光。末末在北京创客空间待了 2 年半,我待了 2 年。来举办活动的人本身就很多元,有极客、艺术家、学生、各领域的科学家、技术大拿等等。创客这个群体其实本身就没有学科背景的限制,大家聚在一起本身就很跨界。
剑山:我平时的创造思路比较简单直接,当看到有意思的新东西,就有想做出来的欲望。目前在我的 TO DO LIST 有 120 个灵感和项目了。我最近做了一个小装置,按一下开关就能喷出一个大火团,看起来非常酷炫,这种东西能应用到魔术或电影场景里且不会发生烧伤。最近还在做自己的小车。我做的每个东西都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都是在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成长。
notion image

那你们怎么理解「跨界」?

宋典:骇客松就是一个非常跨界的活动,不同领域的人聚集在一起,来创办这个活动。在骇客松上,这些参与者做的事情着实会让你大开眼界。比如有手持稳定器(无论你怎么颠簸都可以保持手机的平衡);比如代码高手、硬件牛人和设计师组合在一起可以做一台超酷的激光切割机;软件工程师和艺术家一起来设计一款切水果的游戏;有人甚至设计了一款装置用脑电波控制机器发出声音和音乐。骇客马拉松是一个想法的试验田,这里能看到许多「跨界」的行为发生。
notion image
△ 骇客松又叫编程马拉松,在该活动当中,电脑程序员以及其他与软件发展相关的人员,如图形设计师、界面设计师与项目经理,相聚在一起,以紧密合作的形式去进行某项软件项目。
末末:跨界对于我来说,就是能够看到不同人碰撞在一起做东西,而且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但是,它对于推动人类的发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前和一位创客聊天时,他说:「跨界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现在人们在科技和艺术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慢,很少有改变世界的发明出现。所以大家才把矛头指向跨界,认为跨界会推动世界发展,其实纯粹在浪费大家的智商和时间。」但在商业领域,有时候「跨界」作用会更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卖得很好的蓝牙音箱。
剑山:我小时候读到过一篇文章。有一名骨科手术的医生,参加物理的讨论会,接触到了记忆金属(温度改变的时候会恢复到特定的形状),于是他将它应用在了医学上,利用记忆金属用于修复人的脊椎,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跨界交叉起来也是可以产生有意义的东西。但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对推动人类进步确实没有什么用(哈哈哈哈)。我觉得并不是推动人类进步才是叫有贡献。当大家不局限于做提高生产力的事情,或许才有更多更有趣的可能性得以发生。
宋典:大学里讲毛概的老师给我启发挺大。哲学是一个大圈圈,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很多牛人就在各自的领域去探索,在研究领域遇到瓶颈时就会从跨界中寻找灵感和解决方案,然后再次回到自己的领域里研究。我觉得事物发展应该沿袭这样的方式。我十分认同一位朋友的观点:创客是一种来自未来的思想。未来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可能就是此时此刻的创客们正在经历和创造的。当你用未来的眼光来反观现在创客们所做的事时,你或许就会明白为什么创客会更喜欢跨界,更愿意颠覆传统行业。我们只不过是在推动这件事更快地发生。

未来你们有什么规划?

宋典:我们接下来希望在北京做一间FabLab+Cafe的线下空间。为大家提供设备工具、举办跨界动手的活动,开设MIT授权的创客课程,提供融合科技心机的餐饮。可能是最有趣的创客空间和最有创客范儿的咖啡馆。
notion image
△ Fab Lab,是微观装配实验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厂。
末末:对,我们目前还会着手解决资金、设备及场地等诸多的问题,让我们的想法彻底能够落地。我觉得目前媒体眼中的「创客」很奇怪,他们应该都说的是「创业客」,比如有人做了一个东西,创业成功了,他就会被大面积报道和曝光。我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未来大家更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创客」。
宋典:这一点我想台湾对于创客的定义和翻译更准确:自造者(Maker)。让更多人知道「制造非难事」,这就是未来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
notion image
如果你对MakerPapa感兴趣,欢迎参加他们的品牌活动「老爹共进社」,最近他们做过激光写字机工作坊、Crazy Cart工作坊等。
你也可以关注他们的微信:@MakerPapa,豆瓣小站和活动行页面,或直接写信到他们的邮箱:makerpapa@163.com。
(本文为本平台原创作品任何平台机构切勿未经许可私自转载,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跨界方法论项目简介:
跨界方法论是由Make+发起的,专注跨界实践者的调研项目。我们通过与全球跨界实践者对话和采访,收集跨界案例、观点、方法与经验,并与大家分享。目前的10人志愿者团队由广告人、媒体人、设计师、工程师和大学生组成,分布在中国、美国、奥地利、瑞典等6个城市,利用个人时间,用网络远程协作的方式来传播跨界者的声音、思想和行动。
建议、故事,线索请致信:jane19900101@163.com
Make+简介:
Make+艺术与科技交流计划鼓励跨界合作及分享创作过程和经验,并致力于促进创造性的思维和制作。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让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人士或团体便于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并创建一个乐于创造、乐于学习和分享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