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专访】Joe Hedges:当绘画遇上化学

2015-03-21 21:35
notion image
MAKE+
  • -----------------------------------------------------
由志愿者支持的非盈利性组织
关注艺术同科技的跨界合作
旨在促成有趣的项目和不同行业间的交流
提高公众对跨界的关注

采访人| 林哲水
翻译| 杨艺娇
编辑| 刘洁
notion image
跨界合作到处都有,即便是远在美国中部的大学里,也处处发生着有趣的跨界试验。这次我们采访了北肯塔基大学的老师(North Kentucky University) 同时兼艺术家和摇滚歌手的Joe Hedges, 让他给我们谈谈去年他的艺术学生与化学系的一个合作课程。

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你的项目么?

我是Joe Hedges。我的兴趣在于古老的东西、自然,和现代科技的交界点。去年我开设了一门绘画类的高级课程——材料与技法课。学生们要学习的是中世纪欧洲画家们所使用的不同绘画技巧。
当时,我想让学生们对绘画材料和艺术创作的物质性有更丰富的思考,就找到了北肯塔基大学化学系的Bradley Sieve博士以及Celeste Morris博士,一起为两个系的学生们设计了一系列课程。
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分析绘画,颜料和画面的化学成分和光反应等,由此更深入的了解传统绘画技巧和特征。
我们实验使用的特殊工具有:
  1. X射线衍射——鉴定颜料中的矿物质
  1. 紫外可见光谱学——提供色彩混合的理论基础
notion image
你是如何与化学系教授们设计出这个跨界理念的?
当时我正在教授绘画系的一门本科高级课程:材料与技法课。我知道在那一学期的课程离我们会探索具有传统历史意义的绘画和颜料准备方法,包括颜料研磨,兔皮胶打底,蜡画,蛋清画,银尖笔绘画等等。这些技巧对中世纪欧洲画家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在那个时候,化学,炼金术与绘画是不可分割的。
我找到Bradley Sieve博士和Celeste Morris博士,明确告诉他们我的想法:如果我们和学生一起工作会怎样呢?我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回应,于是我们开始努力想出一些好点子。我开始和他们在科学系大楼进行常规会议,并把我和学生们一起准备的绘画样品带给他们做研究。他们对样品做了一些初步试验,我们一起进行了调研,并分配了项目准备工作。
艺术系和化学系的学生们对此反响如何?
我的学生们一开始对此次合作的反应是略兴奋的。我常常发现艺术类学生对于教育学的态度十分包容开放。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在我的课程中期待一些随机的新尝试,所以他们也许对此是有准备的。化学系学生则对能够接触艺术相关材料,甚至和艺术家们在实验室一起工作感到兴奋不已。
我感觉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更为严谨,所以这次两门学科的碰撞非常戏剧化。我们发现化学家们觉得艺术家很“酷”,却说自己是书呆子。事实上,我们都是一群书呆子!

你在项目初期是否遇到过困难?

在项目初期并没有遇到困难。我们将遇到的困难视为项目中令人兴奋的挑战,所以不会因此感到挫败。我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共存于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大脑中,因为我们都是实验主义者,常常有目的性地将自己置身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处境,并最终准确找到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答案(甚至在艺术家的例子中,他们有时会为了引出更多耐人寻味的问题而实验)。同时,最初的规划阶段是最让我们这些老师激动的。
notion image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这次合作的挑战之一是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于材料有着不同的理解。当我们谈到紫外可见光谱时,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在化学领域,或者说在所有的理科学科中,材料有其固有属性。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分门别类排列,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大家反复做着那些著名的实验,因为通过这些实验人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固有属性,并从宇宙广义的角度认知它们。即使材料的属性在不同环境下产生变化,这也不会改变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或者改变人们对这些属性的普遍认识。这就是科学家对这类知识的探求。
在艺术领域,情况完全不同。艺术家们从来不是经验主义者。他们喜欢想像材料具有在特殊条件下引起多样现象的属性,而不一定是固有属性。这些现象和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的内在信息并没有特别关联,因为那些信息无论从本质上还是实践中来说都是无用的。对于艺术家来说,观看者在感知作品和材料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对作品独一无二的认知。这段经历就是宝贵的价值。
当我们开始讨论色彩以及用水彩、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实验时,科学家和艺术界在世界观和工作目标的差别就很明显了。对化学家来说,色彩是一种材料属性。它存在于一种特定材料中。对艺术家而言,色彩是一个现象,甚至是一个灵感。所以,我们对画作中紫外可见光谱读数的执着掩盖了我们对色彩理论的现象性认识。
总的来说,两门学科的差异是无法轻易被化解的。科学家和画家对于色彩的理解与思维存在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你认为这次跨界合作的课程对他们有益吗?

这是很肯定的。艺术和科学的美在于两者都可以和生活与自然界任何事物产生关联。比如,看待一棵树的角度可以是基于生物学的,生态学的,化学的或是艺术的。认知的历史是学习拓展和变化观点的历史,需要从显性和隐喻性两方面来看待。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可以让参与者有新发现并产生新灵感。跨界合作最大的好处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敏感性,还有体验与他人一起实验学习的乐趣。

最大的回报是什么?

走出长期习惯的课堂,接触学习新事物就是这个项目的回报了。但是简单来说,在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就是我们得到的回报!学生和老师们在这个项目结束后都感到兴奋惊喜,因为我们看到了尝试学习新事物的可能性,即使最终无法完美收尾。
notion image

如果这个项目顺利进行到下一阶段,你会做什么?

Celeste Morris博士和我很愿意设计一门能持续一学期的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生们可以持续深入地研究探索这些新事物。当艺术家对科学产生兴趣,理科学生对艺术感到好奇,这也许会对艺术历史的保留起到重要作用。这门课将经常使用X射线衍射理论,用于确认在独特的艺术作品中所使用颜料的品种。由此得到的数据将会与艺术史上已知的颜料做对比,从而可确定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其在艺术界中的位置。这些内容可附加在材料与技法课中,或是作为一门化学课甚至艺术史课开设。
如果我在一个更大的研究机构带领一个艺术类研究生项目,那我会考虑把这部门内容并入一个研讨会,也许会在实验室或工作室进行。这个研讨会将会讨论科学家和艺术家是如何使用现有知识的,可以作为一堂理论课,从科学历史和哲学中汲取灵感,也可以引入那些在作品中使用科学方法的当代艺术家,比如Olafur Eliasson和Trevor Paglen。
在这个项目之后,学生们有自己进行别的跨界合作吗?
这学期我们和化学系有一轮新的合作。这次的主题是:探索纳米颗粒!

以你的经验,什么是跨界需要的素质?

对任何形式的合作来说,首当其冲的是激情与对新事物的包容性。参与者需要对项目投入极大热情,互相鼓舞,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想法被挑战的准备。
(本文为本平台原创作品任何平台机构切勿未经许可私自转载,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跨界方法论项目简介:
跨界方法论是由Make+发起的,专注跨界实践者的调研项目。我们通过与全球跨界实践者对话和采访,收集跨界案例、观点、方法与经验,并与大家分享。目前的10人志愿者团队由广告人、媒体人、设计师、工程师和大学生组成,分布在中国、美国、奥地利、瑞典等6个城市,利用个人时间,用网络远程协作的方式来传播跨界者的声音、思想和行动。
建议、故事,线索请致信:jane19900101@163.com
Make+简介:
Make+艺术与科技交流计划鼓励跨界合作及分享创作过程和经验,并致力于促进创造性的思维和制作。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让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人士或团体便于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并创建一个乐于创造、乐于学习和分享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