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4 21:40
MAKE+
由志愿者支持的非盈利性组织
关注艺术同科技的跨界合作
旨在促成有趣的项目和不同行业间的交流
提高公众对跨界的关注
采访人| 郭耀
编辑| 刘洁
Johannes Grenzfurthner, 奥地利艺术家、策展人、作家、导演。他是著名的单色组织(Monochrom)的创立者,涉及当代艺术、电影、政治运动、表演、哲学、性、共产主义、后现代、媒体理论等诸多领域的文化项目。自2007年起,他负责策划了性与科技大会(ArseElektronika),维也纳机器人调酒艺术节,食物与科技艺术节等等。
可以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你现在的项目么?
我是Johannes Grenzfurthner,单色组织(Monochrom, 下文简称单色)的创始人。在单色,我们热爱实验,而且我们实验起来好似在特别小心地犯罪。单色是一个将艺术和理论相结合的组织。我们混合了原型审美周边工作、波普态度、亚文化科学,情景骇客和政治运动。在1993年,我们开始在不同的领域搞很多不同的跨界项目。我们试着找到一个传播信息的最完美的媒介,就好像在寻找大众传播的终极武器。什么是传递资讯的最好的方式?大家愿不愿意听你所说的?
你是怎么想到组织和介入到这些跨界项目中去的?
单色组织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跨界。这植根于我和我们组织的过去。我从小就对难以捉摸的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我喜欢科学事实(Carl Sagan永远是我唯一的偶像!)和科幻小说,尤其是JohnBrunner和William Gibson。而且我一直对近现代未来科幻中的政治维度非常感兴趣。
不可思议的是,因为我迷恋赛博朋克小说还有Max Headroom的科幻秀,我竟变成了一个朋克还有反法西斯主义者,幻想着如果脑袋后面可以插一根电线,那可真太棒了!但是我从来没有真的希望世界变得腐朽而灭亡。大概在1988或1989年,也就是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加入了惠多网(FidoNet,在因特网普及之前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BBS网络,总部位于旧金山)。它一个非常酷的渠道:能和这个星球上的怪咖保持联络,并且收集信息和有趣的电子邮件列表。于是我们慢慢地有了成立一个公开团体的心愿。随后单色就在九十年代初以粉丝杂志的形式诞生了,杂志内容涉及网络、政治、古怪艺术和小众文化等。
在美国有一些像Mondo2000(美国赛博文化杂志,为著名连线杂志的原型)的杂志,但它显得过于嬉皮,过于自由,沉浸在之后Richard Barbrook和Andy Cameron所谓的“加州意识形态”里。我当时想分享和传播一个欧洲极左分子的观点。作为几个电子公告栏的版主,我发送了一些专栏信息来找合作者,然后 Franky Ablinger在两小时内就回复了。于是,单色组织,或者说是单色文化诞生了。
我们出版了几期杂志,发行量非常少,就和名字所体现的那样,我们连黑白复印机也付不起。但是我们继续工作。1994年初,我们建了第一个网站。1995年,我们决定我们不把自己局限在杂志这个单一媒体里面。我们知道我们要表达观点,我们要让信息想病毒一样传播。所以问题来了,我们要为一个特定的哲学政治学想法找到一个最佳的传播模式。
所以我们称自己为“情景骇客”(Context Hacking),因为我们在工作媒介的选择上非常谨慎,选好之后,我们会想方设法去找捷径。一些项目当然用短片、装置、木偶秀、机器人或演出的形式更出彩,而另一些仅仅用阿斯科码(ASCII)文件的形式来表现就可以了。还有些最好用音乐剧来呈现。这都要视情况而定。
你如何评价你所创办的活动?
我们举办过好多活动。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性与科技大会(Arse Elektronika)。这是一个专注于性与科技跨界的大会。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来探讨和辩论性与科技的过去和未来:历史学家,网络研究员,科技开发者,哲学家,骇客,女权主义学者,机器人学家,医生,性教育者等等。从2007年提出这个概念以来,我就一直负责活动的策划和主办。
人类是由性驱使的、使用工具的物种。所以探讨人类欲望和独创性的交叉议题永不过时。生物骇客,性增强的身体、基因乌托邦和性别过剩一直是文学、科幻,以及越来越多的色情业的关注点。我们探索的是虚构身体和原生身体所能提供的可能性。
性与科技大会是如何运营的?
性与科技大会始终贯彻开放性和非排他性的原则来开展工作,尤其当你在处理性和科技的话题时,你得始终意识到越是“地下”、“激进”、“另类”,其实就越是排外。艺术节尽可能邀请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来一块协作。在大会里,没有谁是全知的。所以一切事情需要阐释。没有人会觉自己太愚蠢而不敢问问题,因为你不知道我大家是从哪个人类文化里走出来的。
大体说来,我觉得我们的世界已经远远比我们祖先所能想象的离奇很多。但是我们必须颠覆奠定我们世界基础的异性恋和顺性恋的阵营,赶在下个世纪来到之前赶快赶紧解决。所以,性与科技大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政治使命。
人类是使用工具的人类,让我们坦然地面对吧。看看伟哥作为一个性玩具如何控制身体的,这在20年前被视为疯狂的现在已经被完全接受了。
你对这个活动的未来有哪些想法?
关于性与科技大会,我们会扩大规模邀请世界各地更多不同领域身份背景的人。这在艺术经费和赞助费削减的情况下是一个挑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单色组织21年之后还依然奇迹般活跃的原因。
你遇到的挑战和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
人们通常认为,在强大政府、集团势力和保守主义思想的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在由媒体主导的社会,凡事都是在一种“文化语法”(Cultural Grammar)的掌控之下:社会习惯和习俗、说话和思考方式、立即能给生活贴上标签的图像和偏见等等。这意味着塑造社会的力量更像是液态或胶状的,而不是一堵墙,而我们是可以将它改变的。所以让我们,不论是作为游戏设计师、玩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还是其他极客,离开舒适区,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玩转世界。
跨界的优缺点是什么?
跨界是与时俱进,创造新事物的唯一途径。但需要澄清的是,跨界并不是紧跟步伐、永不落伍,或者(更糟),永葆“新鲜”。新媒体的出现当然有趣,但是将信息刻入铜盘同样令人振奋。我们认为,正如瓦尔特·本雅明说的,新事物永恒的轮回没有什么好大写特写的,可能对时尚圈的奴隶主来说除外。我们对新事物本身从来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只是它巧合般的重现。当下,事物盘根错节、生产愈发混乱。这就是为什么,在最后,虽然我们嘲笑Stewart Home,甚至拒绝“现代主义”所谓的固化创新的元批判。新事物会在它进入博物馆的时候自行整理。那就是它的终结。
你对跨界的理解是什么?可以预测一下未来跨界的趋势么?
跨界可能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太模糊的语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称我们的工作模式是“情景骇客”,继而借鉴了数字时代促进制造解放的创客文化,以此来对抗一个世纪一来靠知识和专家等级所奴役的旧式科技发展模式。幸亏有了电子大众媒介,使制造的民主化和社交化可能首次得以实现(免去了科技之外的任何革命)。 情景骇客将创客的目的性和方法论转化为艺术生产所发生和所依赖的社交关系网络。隐喻地来说,这些关系也有源代码。程序在这种关系中运行,而我们与它们的互动被用户界面所构架。当我们知道一个空间、一个壁龛、一个场景、一个亚文化或者一个媒体或政治事件起作用时,我们可以改变它,可以重新将之编码,重组它的力量关系,将其从义务和封装法则中解救出来。
以你的经验,什么是跨界需要的素质?
保持开放的思维,但是要明白全然的开放也可能是另一种枷锁。了解你的局限,然后以一种有趣而有创意的方式去解决它。
你对从事跨界工作的人或机构有什么建议?
我认为好的跨界好比混合料理。每次做菜的时候尝试些新东西。
(本文为本平台原创作品任何平台机构切勿未经许可私自转载,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跨界方法论项目简介:
跨界方法论是由Make+发起的,专注跨界实践者的调研项目。我们通过与全球跨界实践者对话和采访,收集跨界案例、观点、方法与经验,并与大家分享。目前的10人志愿者团队由广告人、媒体人、设计师、工程师和大学生组成,分布在中国、美国、奥地利、瑞典等6个城市,利用个人时间,用网络远程协作的方式来传播跨界者的声音、思想和行动。
建议、故事,线索请致信:jane19900101@163.com
Make+简介:
Make+艺术与科技交流计划鼓励跨界合作及分享创作过程和经验,并致力于促进创造性的思维和制作。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让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人士或团体便于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并创建一个乐于创造、乐于学习和分享的社区。